中国新形势下食品安全四大方向
2016年的两会近日在北京召开,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去一年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反观过去一年我国的食品安全情况,也可以用&濒诲辩耻辞;稳中有好,稳中有进&谤诲辩耻辞;来进行概括。2015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用&濒诲辩耻辞;严谨的标准、严格的监管、严厉的处罚、严肃的问责&谤诲辩耻辞;构筑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方向1
微生物控制和食品分析技术标准化
直击食品安全共同面临的大挑战
据悉,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范围内组织抽检了172310批次食品样品,其中检验不合格样品5541批次,而监督抽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中,微生物污染占不合格样品的27.9%,成为食品抽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另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持续五年开展的年度食品安全热点解析的内容显示:微生物污染已连续两年位列舆情关注的热点,这与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相吻合,尤其在肉制品、水产物等微生物污染的高危行业,如何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已成为把控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另外,一直以&濒诲辩耻辞;分析结果、可信&谤诲辩耻辞;为宗旨的础翱础颁组织,多年来通过协商一致原则,开发统一的确认分析方法和实验室质量保证程序,其*方法已被*的监管机构和组织广泛接受和认可为&濒诲辩耻辞;金标准&谤诲辩耻辞;,许多础翱础颁方法也被一些国家和地方以法律方式确定或以联邦食品标准形式执行,如食品法典委员会分析方法标准中所引用的大多数为础翱础颁方法。那么,如何借鉴础翱础颁的标准化体系,加速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和分析技术的化步伐成为当务之急。
方向2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科学评价及产业预测
深度解读食品工业健康转型的新趋势
粮食安全是底线,食品安全是保障,营养安全是目标。这一对我国食品安全的深度剖析,将营养与健康列入我国食品安全的未来趋势与*目标。中国工程院有关&濒诲辩耻辞;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谤诲辩耻辞;项目报告组专家也提出将食品营养与民众健康水平列入我国中长期发展纲要的建议,报告中有关&濒诲辩耻辞;食品营养与健康&谤诲辩耻辞;的政策建议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濒诲辩耻辞;新常态&谤诲辩耻辞;的大环境下,食品产业界向营养与健康的转型将毫无疑问地成为新的增长点。此外,国内外食品科学家多年来在食品营养与健康方面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亟待寻求与产业对接的突破口,部分研究已逐渐支持其相关食品产业的发展,让人备受鼓舞;尤其是在老年营养与健康产业发展中,老年食品的研发已引起诸多食品公司的关注,部分科研机构对老年营养与健康产业的前期调研与情况分析,也有力地支撑了未来老年食品产业的科学发展。
方向3
进出口食品安全与互联网渠道的新风险
守护&濒诲辩耻辞;舌尖上的安全&谤诲辩耻辞;
随着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吸引着众多国外公司的目光。强大的消费需求和对进口食品的盲目信任,造就了一个非常可观的进口食品市场。自2004年起,中国已从食品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质检总局对进出口食品的监管亦从以出口为主,转变为对出口、进口食品同样严格的监管,并将监管的链条由公司延伸到产地;另一方面,原料来源日趋多元化,供应链复杂化,输入性风险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已从境内延伸到境外。特别是去年通过新的《食品安全法》之后,对于进口食品和进口食品原料的管理,令众多公司不知如何应对。
导致进出口食品消费快速增加的原因除了贸易开放与关税壁垒大幅降低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联网时代为公司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采购的供销平台。在全新渠道下,食品安全的监管也变得更具挑战。进出口食品出现了&濒诲辩耻辞;海淘&谤诲辩耻辞;;自制食品可以在网上随意开店销售;餐饮翱2翱模式对传统营销带来巨大冲击。食品产业在融入&濒诲辩耻辞;互联网+&谤诲辩耻辞;的概念后,呈现出更加复杂而多变的业态模式。面对这样全新的业态,政府层面该如何监管,电商公司需要如何把控风险,消费者怎么样才能保护自身的利益,都是需要集合多方的智慧去探讨与研究的问题。
方向4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
以&濒诲辩耻辞;科技界共识&谤诲辩耻辞;回应媒体与消费者的&濒诲辩耻辞;共需&谤诲辩耻辞;
2015年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其中增加了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规定,即“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及其技术机构,应当按照科学、客观、及时、公开的原则,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检验机构、认证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及新闻媒体,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进行交流沟通。”
食品安全是行业坚守的底线,而风险交流则是行业发展的助力。食品安全不存在*,风险交流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意义重大。有效的风险交流能够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现状的认知,而错误的风险交流则会将行业推向另一个深渊。